
妇女们在稻田里插秧。

捕获稻花鱼。
●通讯员 饶达昌 文/图
立夏伊始,绿春县大水沟乡迎来水稻插秧黄金期,农户们争分夺秒、抢抓农时,一幅生机勃勃、满载希望的农耕画卷在乡间徐徐铺展。
清晨,腊咪村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农户驾驶着旋耕机穿梭在水田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泥浪翻涌,沉睡的水田被“唤醒”。藏在泥中的稻花鱼受到惊扰,惊窜甩尾,水面上不断冒出串串气泡。经验丰富的农户眼神敏锐,迅速抄起竹簸箕,精准下探,眨眼间就捕获了数尾银鳞闪闪的稻花鱼。“找气泡,手要快、要稳。” 农户笑着分享诀窍。田埂旁,妇女们双手配合默契,熟练地掏挖泥鳅洞穴,一掏一堵间,一条条金黄油亮的泥鳅便落入掌心,上演着别样的“田间狩猎”。
蜿蜒层叠的梯田上,10余名头戴草帽的妇女整齐地排成一列,宛如南飞的雁阵。她们挽起裤脚,赤脚踩进湿润的泥土,双手在田间快速舞动,拔秧、运秧、分秧、插秧一气呵成。转眼间,一簇簇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水田,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细密的绿毯。
“这几天天气好,正是插秧的好时候,我们村就剩六七亩地,插完就大功告成了。”村民杨哈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眼前连片的新绿,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光照充足、雨水好,只要后期管理跟上,肯定是个丰收年。”
“我们乡正全力打造‘一田多收、四季增效’的现代农业样板。5月插秧时投放泥鳅苗,6月水稻返青时放入稻花鱼苗,7月再让鸭群下水控草,这就是我们的‘三层楼’种养法。”大水沟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白金明说,今年,团山村还引入稻田蟹,目前正在培育阶段,此外,大水沟乡将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茶叶、澳洲坚果等产业,让这些产业与主粮种植协同发展,构建起“田中有稻、水中有鱼、山上有茶、树上有果”的山地立体化农业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以来,大水沟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聚焦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大重点,早谋划、早部署生产工作。严格把控农资质量,保障农机正常运转,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设“流动课堂”,面对面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政策,多管齐下,既守好群众的“粮仓”,又充实群众的“钱袋子”。
目前,大水沟乡的插秧工作已全部完成,日均投入劳动力800余人次。据统计,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800吨,综合产值可达8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