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立章
5月,沃野田畴,叠翠流金。
走进泸西县中枢镇羊格黑村,举目远眺,只见村庄周边的山头田地满是绿浪翻腾的梨树,梨树枝头挂着一个个梨果,在微风的吹拂下,与树叶一起起舞,预示着丰收年的到来。
土地生“金子”,产业绘“美景”。近年来,羊格黑村锚定强村富民目标,高原梨种植面积达1800余亩,每年为当地农户增收400余万元。该村通过种好一棵“金梨树”、卖好一片“致富果”,实现一个“振兴梦”。同时,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发展,大力发展高原梨、农产品加工、“农文旅”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创收,成功开辟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兴旺带动村庄变了新模样,进入村内,规划有序的民居、宽敞平坦的村道、壮观美丽的休闲广场、一应俱全的乡村超市……为这个充满生机的村庄增添了一抹现代气息。
羊格黑村仅是泸西县中枢镇用高原梨找到打开产业兴旺“大门”的“金钥匙”的一个缩影。产兴业旺,乡村振兴。近年来,中枢镇立足镇域特色,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奋进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行至阿勒村,目之所及,绿油油的小香葱香气四溢,田成方、路成线、喷灌柱纵横……田地里,村民们拔葱、装袋、上车,一派忙碌。
据了解,早在2015年,就有广东、浙江等地的种植户先后到阿勒村租地种植小香葱,产值可观、销路畅通。通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阿勒村小香葱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其中,当地村民自主种植面积就接近一半。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足,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别墅,开起了小轿车。
无独有偶。走进既比租村,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街道干净整洁、墙上画着代表彝族文化的精美图案、村内广场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在广场上享受着美好的幸福生活,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产业兴”则“乡村兴”。既比租村以前产业单一,如今已成为“一禽、一花、一叶、一粮”的特色产业村。目前,该村养殖肉鸡14.7万羽,种植万寿菊800亩、桑树400亩、高粱3000亩,“四小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产业做支柱,增收有出路。”既比村党总支推行“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成立由党总支书记兼任理事长的合作社,连接4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引导617户种养农户自愿加入合作社,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组成了一个产业化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链”在一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快速增长。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养殖、务工就业等,每年户均增收3.5万元。
中枢镇坚持在产业链上挖掘项目,积极探索“村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和培育云南宏升、云南天露、稷合农业、云南正森语、泸西润土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33个;积极探索独立经营、合作经营、统购统销经营等“9种模式”,合作社增至41个。目前,水果种植面积达3.15万亩,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
立夏时节,穿行于中枢镇的乡村,丰收的喜悦弥漫乡村田野。极目之处,一条条乡村道路蜿蜒平整、通村入户,一栋栋农家新居绿树掩映,一个个产业基地花繁果硕、生机勃勃……一幅村民富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
沃野千畴绘新卷,乡村振兴踏歌行。中枢镇始终坚持实干工作导向、激发昂扬工作状态、落实从严工作要求,正以奋进之姿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全力描绘一幅和谐、富裕、生态、宜居的壮美乡村“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