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

“小作坊大产业”促万人就近就地就业

红河日报 2025年04月11日

  ●通讯员  普志康

  本报讯  建水县聚焦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家门口”务工岗位,围绕建水紫陶富民产业,突出紫陶制作与产品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小厂房、小作坊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该县创新打造“百年星火耀古城·千年紫陶党旗红”党建品牌,以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为核心,群策群力做强紫陶产业,让群众在紫陶生产中就业增收,被授予中国陶瓷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称号。同时,出台政策,消除小作坊、小厂房的融资顾虑,目前,累计投放“紫陶贷”6.42亿元,培育紫陶产业小作坊、小车间、小厂房等2743户,全县紫陶产值达85.1亿元,带动7万余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该县坚持走“数字+电商+紫陶+就业”“文旅+文创+电商+紫陶”的发展路子,推动数字技术与紫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成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紫陶电商选品中心,培育“陶创”产品,打造特色直播IP,策划“建水紫陶电商直播季”等系列电商活动,大幅提升紫陶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紫陶电商人才。目前,该县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3场次,500余人次参加培训,孵化紫陶电商300余户,紫陶电商销售额突破4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000人。

  该县依托“智汇陶”产才融合创新发展人才示范项目,建成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大力推行“师承体系+联动培训+院校培养”三位一体紫陶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擦亮“建水陶匠”劳务技能品牌,让劳动力就业实现从“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目前,该县3145人获人社部门技能认定为陶瓷工职业技能资格人员,年人均务工增收4万余元;持续推动“紫陶下乡”工程,探索“紫陶技能领军人才+农村紫陶带头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模式,引领紫陶产业从园区核心区向乡村转移,在农村培育出一大批有热情、会制作、懂紫陶的“乡村陶匠”,以紫陶产业的覆盖拓展为乡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务工岗位。目前,该县紫陶产业带动农村地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达4万余人。

红河日报一版要闻 01“小作坊大产业”促万人就近就地就业 普志康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