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红河日报 2025年03月24日

  云南民族村通过沉浸式展演、非遗体验和节庆互动,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 摄

  在香格里拉尼汝村,藏族爷爷给儿童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云南日报记者 胡妤雅 摄

  昆明市金星社区举办“笔墨丹青绘团结”主题书画展。

  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 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增强文化认同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增进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被誉为“白族民俗文化活化石”,全村1万多人中约有60%从事扎染行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说:“我们深入挖掘白族扎染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抢救几经失传的传统图样1800多张、模板3600多块、传统扎染品700多件,使一大批珍贵藏品得到了保存和保护。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非遗传承力度,培养更多扎染技艺传承人,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还要研发适应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扎染元素服装、工艺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扎染技艺。”

  “南洋华侨机工穿越战火烽烟归国抗战的壮举,是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在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瑞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林素玮说,“我们将通过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平台,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石榴籽’工作法为抓手,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南洋华侨机工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内涵。”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云南民族大学探索出了‘多元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体系,打造了‘石榴红·青春映边疆’实践教育品牌,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民族团结基因和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杨文顺表示,将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大课堂”“实践大课堂”“文化大课堂”“智慧大课堂”,着力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有形有感有效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拓宽实践路径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连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对做好民族工作的方向更明、目标更清、干劲更足。

  在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昭通市5个县3.9万余名搬迁群众全部插花式互嵌入住到6个社区生活。搬迁入住安置区5年来,各民族群众持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学习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共享幸福生活。“我们将持续深化互嵌式融居模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得更加鲜艳。”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书记熊娟表示,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红黄绿”精细化服务管理机制为抓手,推动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携手共建更加和谐美丽的新家园,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平远片区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标志区建设,打造“石榴红”系列活动品牌,推动各族群众全面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文山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副队长曾守正说:“我们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依托平远片区优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建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核心基地,打造美丽集镇、和美村庄、蓝莓庭院,把平远片区打造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一个招牌、一面旗帜、一个亮点。”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宾弄赛嗨”民族团结纪实馆和“宾弄赛嗨”民族团结宣言标志性雕塑成为群众打卡点。“‘宾弄赛嗨’是孟连县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的关系。”孟连县景信乡党委书记岩共恩表示,景信乡干部群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勇当服务发展的排头兵,在共建美好家园、推动共同富裕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努力提升边疆儿女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挥文旅优势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山水相逢,情谊自通。旅游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进一步深化以旅促融实践?各地干部群众结合学习体会、工作实践提出新思考、新打算。

  “迪庆州始终将文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作为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程实施推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全面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各民族优秀的当代文化等文旅资源,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生活的共同性,在文化自觉自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余文彪表示,迪庆州将以节为媒,架起民族交融“连心桥”;以文塑旅,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以旅彰文,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同时,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搭建各族群众情感共鸣平台,拓宽各民族“三交”实践路径,实现文化乐民、旅游惠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家免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边疆民族地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三家村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他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信心加油干,围绕乡村旅游持续发力,把农家乐办得更有特色,开发更多有趣的乡村体验项目,让家家户户都吃上“旅游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今年春节期间,建水县在全县各乡(镇)策划60余项“滇南邹鲁过大年”暨“一家人的建水”民俗风情系列活动,市民游客在共同体验节日快乐氛围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学技艺、同赏展演中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更加坚定了发挥文旅工作优势、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信心。”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春燕表示,建水县将以“一家人的建水”旅居品牌建设为重点,推出一批“旅游+百业”的新产品、新业态,以千年建水紫陶文化积淀深度融合摄影、绘画、手工艺等多元艺术领域,打造艺术旅居创业基地,以文旅融合深化民族交往交流。同时,以节庆文旅为突破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入景区发展,携手全球80余座城市创立“邹鲁文化联盟”,与国内8城共建“升庵文化城市联盟”,打造中华文化展示窗口和民族交融平台,让各族群众参与文旅事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云南日报记者  郎晶晶  黄翘楚

  饶勇  张帆  杨艳鹏  李建国

  戴振华  沈浩  沈迅  管毓树

  王世涵  秦蒙琳  李文诗

  赵丽槐  陈怡希

红河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07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郎晶晶 黄翘楚 饶勇 张帆 杨艳鹏 李建国 戴振华 沈浩 沈迅 管毓树 王世涵 秦蒙琳 李文诗 赵丽槐 陈怡希2025-03-24 2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