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洗葱
●记者 李立章 唐嘉璐
通讯员 黄冲 文/图
初春时节,行走在泸西县中枢镇的乡村沃野间,连片的小香葱绿意盎然。葱地里,工人们二三十个组成一组、四五十个负责一片,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拔葱、除泥、装袋、运送、装车……目之所及,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一大早就来葱地干活,只要手脚麻利、动作娴熟,一天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挣两到三万元不成问题。”中枢镇逸圃村村民周小艳开心地说。“政府帮我解决了就业难题,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赚钱和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中枢镇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农村劳动力稳就业、稳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方式,不断推动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发展,搭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良好平台,促进群众稳岗增收。
中枢镇盘活闲置土地,以资源换产业,争取资金2670余万元实施固白果蔬包装厂和冷链物流设施、沪滇产业园区果蔬分拣冷藏保鲜车间、中枢镇农村物流中心、中枢镇果蔬分拣包装保鲜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集清洗、分拣、包装、冷藏、保鲜、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业务工车间。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帮助产业品牌化经营、链条式发展,吸纳留守劳动力、大龄劳动者等400余人就业,让“荒地”变“厂房”、“村庄”变“厂区”、“村集体”变“股东”,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为鼓励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中枢镇全面落实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奖补政策,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创建就业帮扶示范车间,让车间建得起、稳得住。2024年,中枢镇为企业申报补贴67万余元,既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定上岗。
此外,中枢镇聚力抓培训、强技能,围绕传统领域、新兴行业、县内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日常摸底调查情况,采取定岗、订单、定向的方法量身定制专业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课堂理论+实践操作”的形式举办种植养殖、特色乡村旅游、直播平台开设等专场技术培训会。
“我们立足3.15万亩水果产业、4.5万亩蔬菜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打造高原梨、香葱、青蒜、速生绿叶菜等特色农业产品,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在此基础上,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年均带动1万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4万余元。”该镇党委书记孟乔兵介绍。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成为了“幸福车间”,为中枢镇的群众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