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娜 谭云海
本报讯 2024年,全州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一系列亮眼成果彰显出红河州蓬勃发展的科技动力,为全州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上,红河州精心营造支持产业创新生态的良好氛围,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全州通过“一对一”培育服务企业83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认定数量刷新历史记录;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增幅20.83%,排名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取得卓著成绩。在创新平台建设上,获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建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红河州聚焦产才融合,打造“引育留用”人才生态圈,柔性引进朱有勇、柏连阳等院士专家,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28个、州级院士工作站39个,选聘“科技副总”9名,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11人,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309人,同比增长23.2%,为乡村产业注入科技力量。同时,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评选高层次人才17名、创新人才18名。
在强化创新转化上,红河州紧密结合州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紧扣12条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进项目申报,2024年申报中央项目41项、省级项目238项,获中央资金350万元、省级资金2215万元。另一方面,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多项技术获大奖,重点领域突破27项核心技术。同时,围绕企业需求促进成果转化,2024年,培育技术经纪人59人,专利授权1300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超20亿元。
开放合作为红河州科技创新拓宽了视野。红河州通过举办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入红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签约合作协议51项,涉及诸多关键领域。弥勒市与省农科院强强联合,签订“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协议;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与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进,开设有机中药材种植及中药材加工专业,累计招生300余人。别具一格的“政企银”合作模式整合16种特色信贷产品,依据本地科技型企业成长特性与资金需求“量体裁衣”,助力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余额实现双增长,切实化解企业资金难题,为科技创新持续赋能。
在营造创新环境上,红河州持续深耕细作,以服务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民生为牵引,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政企面对面”“局长坐诊接诉”活动累计解决企业难题270余项,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积极兑现奖补资金200万元,大力推行“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新模式,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全州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在2024年云南省创新方法大赛中斩获22项奖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省级科普基地数量扩充至17个。
红河州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突出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位置,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红河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