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以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红河日报 2024年08月06日 任源源 李维 雷庆 杨学兵

  ●记者 任源源 李维 雷庆 杨学兵

  本报讯 近年来,我州加强种业、农机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赋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又是一年盛夏,元阳县攀枝花乡碧勐河谷一带的水稻已经成熟,在垭口村的“时光隧道”梯田里,村民正在收割稻谷。与以往不同的是,时下的田埂边,无人机来来回回穿梭于梯田上空,搬运着成堆的稻谷,成功当起了农户的“运输好帮手”。“今年攀枝花乡乐作稻公司派无人机来帮我们一起运输谷子,大大提高了效率。”村民陶丽萍兴奋地说。

  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科技不只出现在元阳县。今年以来,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紧密合作,开展优质品牌米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云恢290”优质稻的品质和产量。据开远市稻乡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权介绍,把高等院校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节本增效,不仅提高粮食品质,还保证了粮食安全。在该公司占地17亩的“育苗工厂”里,通过一条传输带就自动完成了浇水、播种、盖土等育苗工作。科技化、规模化育秧,既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方式,还将原有的育秧时间缩短到25天左右。现在,公司每年能生产120万盘秧苗,可满足周边村寨10万亩稻田栽种需求,更惠及弥勒、屏边、玉溪等地农户。

  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我州农业生产的各种场景中。石屏县农科部门利用无人机对小麦喷施叶面肥,进一步提高了小麦抗病能力,确保小麦稳产增产;元阳县创新发展“集装箱+陆基圆池+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动绿色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水县利用云南省发酵蔬菜重点实验室,打造“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的发展新模式……随着各种高科技、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和农业新技术纷纷“上岗”,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新方法正高频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这一强有力的驱动力逐步转化为助推我州农业高效发展的生产力,惠及广大农户,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