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用好用活文化资源 促“三交”铸共识

红河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健桐

文庙“三礼”体验

  ●通讯员  健桐  文/图

  建水县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古村落、古民居、古寺庙、古桥梁等不可移动文物505处,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9项。近年来,建水县用好用活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建水样板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建水县以古城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动态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方式,变静态保护为活态传承。按照“新老分开、有机衔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推进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项目,街区传统风貌保护恢复取得显著效果。同时,进行多元文化植入,与山东曲阜签约、山东邹城共建孔孟邹鲁城市联盟,体现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内涵联动。琴鹤堂、永宁居、崇正书院、焕文书院等成为热门创作、教学基地,研学业态方兴未艾;文庙“三礼”体验、临安府署剧情演绎、学政考棚沉浸式演出、朝阳楼开城仪式等文旅产品“吸睛”又“吸金”。

  让特色小镇“强起来”

  建水县利用好紫陶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创新开展“陶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研发、创意、生产、销售、研学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样本——西庄紫陶小镇。已建成五龙湖森林公园、紫陶博物馆、紫陶文化创意园区、蚁工坊、碗窑村等文旅项目。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旅游休闲的文旅消费聚集区及“紫陶文创+田园度假+观光体验”的复合产业体系。目前,全县有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2668户、规上企业18户,产值达70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紫陶小镇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特色小镇”称号,并上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让乡愁文化“浓起来”

  建水县抓好“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结合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植入供销记忆、稻田公园、张明博物馆等,打造涵盖休闲养生、摄影休闲、百年米轨火车体验等不同类别的13条旅游线路,让建水成为游客记得住乡愁的“诗与远方”。

  目前,以西庄镇团山村辐射带动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招商的原则,包装谋划文旅类项目149个;打造泸江河生态连廊,完成沿岸一批传统村落的提升改造,并将沿线上万亩水生蔬菜种植连成一线,形成了包含稻田艺术及农耕体验的“十里庐江烟柳、百年古桥古村、千亩稻田公园、万亩田园风光”的生态田园景象;依托百年滇越铁路个碧临屏段,将沿线特色文化、农村风光、历史建筑等串连形成集文化、旅游、消费为一体的“米轨乡愁”文旅带。

  通过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让旅游传情,建水县全面营造出“人人讲民族情、人人说团结话、人人做进步事”的浓厚氛围,集历史回味、文化鉴赏、旅游观光、乡愁体验为一体的“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到建水,促进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建水连续5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23年接待游客1426.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8.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