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训练 图片由绿春县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记者 吴富水
本报讯 近日,共青团中央等23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命名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进行星级认定的决定》,命名1932个集体为“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绿春县消防救援大队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1994年,绿春县有了第一支专业消防队伍,虽然只有3个人,却担负着全县的消防救援任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绿春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指战员人数已经达到50人,全体指战员始终坚持“抓团建、助党建、促队建”工作思路,团结带领一批批志存高远、朝气蓬勃的青年不懈奋斗、砥砺耕耘,切实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体现在行动上,用双手撑起中国“最窄”县城的消防安全工作。
多年来,该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百姓为亲人,将民族团结工作与防火宣传工作相结合,为驻地贫困家庭尤其是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因地制宜开展“双语”消防宣传工作,翻译10余部哈尼语消防公益宣传片,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播发哈尼语消防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灭火演练200余场次,5万余名群众接受消防知识宣传培训,发放宣传资料18万份;组织青年指战员参与无偿献血、爱国卫生等公益活动30余次,通过捐资助学、集体捐助、走访慰问等形式,为家庭困难学生等群体捐助5万余元,帮助5名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如今,该大队每年为地方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吸引了一批地方有志青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成为政府专职消防员、国家消防员。
“大队成立以来,全队消防指战员聚焦主责主业,不断磨炼意志,苦练本领,担负起国家队主力军重任。”该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刘涛说,2020年以来,大队共接处警211起,营救遇险被困人员107人,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863万元,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国庆7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消防安全工作和“8·23”元绿高速在建哈达东1号隧道塌方救援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展现了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英勇果敢的良好形象。
该县消防救援大队连续多年获评总队先进大队、优秀团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连队”,2021年与2022年连续两年被地方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大队指战员中先后有1人荣立一等功、3人荣立二等功、18人荣立三等功,1人被应急管理部授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青年文明号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前进的旗帜。我们将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继续守护在祖国边疆,发扬中国青年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刘涛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持续吹响青年文明号的嘹亮号角,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以枕戈待旦的姿态时刻做好应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准备,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