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来
●记者 罗德陞 通讯员 张腊 赵庆国 罗淇 文/图
“不要讲什么条件,加油干就对了。”秋风拂过,建水县西庄镇马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杨建来正在地里和村民们一起收割稻谷,一片热闹的景象。
基层群众的笑声多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就高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势头也更强劲了……近年来,建水县西庄镇马家营村积极探索“党建+绿色发展”的“红带绿”模式,走出了一条致富发展道路。
过去的马家营村不仅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产品还没有销路,村民们收入有限。作为党总支书记的杨建来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带领村民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杨建来和村“两委”干部们不断学习、参观、取经、走访。经过几番探讨,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村干部和群众意见后,制定了马家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稳粮扩莓调结构,订单农业求发展,生猪水果蔬菜增效益,盘活集体资产壮经济”。
通过不停做群众工作,村里把一家一户零散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于2003年流转观音洞350亩土地,作为种植石榴、葡萄的集体示范基地,并通过竞标方式转租,提升了土地流转价值,使农户土地流转租金从180元/亩增加到1500元/亩。
依托“杨建来劳模创新工作室”,该村打造了草莓种植建水试验基地,引进种植“红颜”“白雪公主”等新品种草莓800亩,实现助农增收2000余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同时,全村轮作种植莲藕、茨菰,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现在的马家营村,田畴织锦绣、沃野好“丰”景。村民们在杨建来的带领下,种植水果、蔬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问题出现了,作物该怎么种,种出来该怎么卖?这时,杨建来又有了新的思路,通过“党支部+企业+党员示范户+农户”模式,盘活资源资产,就近转移就业,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杨建来请来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培训,举办种植技术交流会。为让村民会种植、善种植,杨建来一次次、一遍遍地将全村种植能手组织起来,为村民传授种植知识和管理技能,从农作物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入手,通过多次指导、学习、实践,村民们的种植水平在短短几年里得到很大提高,草莓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3亩拓展到2016年的500多亩,草莓还没到采收季节就有许多收购商前来订货,大大减轻了种植户的销售压力,还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村里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如今,村民收入提高了,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要求。近年来,杨建来一直积极向上争取,各个优质项目在马家营村落地,先后完成马家营、绍伍2个州级示范点建设,村内小花园、小菜园达60余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既建出了新风新貌,更留住了浓郁乡愁。在杨建来的带领下,这座百年米轨经过的村庄、泸江河流过的地方,终会开出绚烂的乡村振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