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丹笛
2022年1—3季度,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经济增长呈现“止跌回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我州良好经济增长趋势的背后,是一系列金融稳增长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全州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态日益丰富,创新改革全面推进,队伍活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红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传导、加大工具运用、优化预期管理,组织和引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系列稳增长金融政策,全力支持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截至去年末,红河州各项存款余额2551.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4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9.35%。
聚焦重点
发挥金融要素保障作用
引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规划为方向,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各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红河,积极跟进配套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支点带动全产业有序发展。截至去年末,全州共14个项目纳入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清单,已获得授信批复的项目7个,获批金额17.08亿元,其中,石屏灌区项目除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89亿元资金外,还获得农业银行红河分行15亿元配套融资。
下转2版 上接1版
通过“定”专班、“畅”沟通、“强”督导、“紧”跟进,部署和推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尽快落地投放。对接签约29个设备更新改造备选清单内项目,授信15.26亿元;实际对26个项目发放贷款,贷款金额7.96亿元,投放项目数和金额均为全省第二。红河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63亿元,同比增长61.07%。对接清单内项目54个,对接融资135.6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9个、金额10.44亿元。
靠前发力
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活水”直达市场主体,为企业发展成本做“减法”。聚焦市场主体融资痛点、难点、堵点,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采取贴近政府部门、贴近金融机构、贴近市场主体“三贴近”措施,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与红河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结合起来,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面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组建金融助企纾困解难党员突击队,指导金融机构做好续贷、展期服务,推广“随借随还”等线上化、纯信用信贷产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信贷支持,为企业送上“定心丸”。截至去年末,红河州再贷款资金投放量创历史新高,全州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6.3亿元,全年累放数同比增长82.23%;累计发放激励资金1794.89万元,激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2.4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红河州市场主体贷款余额1244.26亿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4.24亿元,较年初增加45.11亿元,增量位于全省州市首位,同比增长27.1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共对7.53万户市场主体进行了授信,以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余额达291.86亿元。同时,通过加强LPR改革成果应用、引导存款利率下行等方式,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全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4%,较去年同期下降50个BP,支持市场主体实现量增、面扩、提质、价降。
倾力服务
惠企便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活水”不断流,服务“不打烊”。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不断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扩大服务深度广度。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首家建立首贷中心,探索开展“一中心、三平台”首贷培育计划,目前共设立28个首贷中心服务平台,覆盖全州11个县市。
联合地方政府实施屏边县“扫码贷”复制推广计划,在蒙自市农商行、弥勒市农商行创建云南首批金融服务绿色网点,助力小微企业“爬坡过坎”。对各市场主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全内容”金融服务,帮助重点产业“把脉问诊”,去年1—11月,红河州共组织559人次走访银行、企业347家。
聚焦“三农”领域,深入开展蒙自市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建设,聚焦建链强链,强化机制保障、金融赋能、示范创建、信用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帮扶县倾斜,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贷款更多落地。红河州涉农贷款余额1306.39亿元,切实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