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生讲解示范机械操作
●记者 龚建国 杨会国
雷庆 文/图
“党的二十大离你的生活远吗?”“不远!从学习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到就业方向,再到美丽红河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近日,在云南红河技师学院学生社团开展的一场读书分享会上,师生们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火朝天地讨论开来。
“10多年前,我和家人第一次坐高铁,当时觉得既快捷又神奇,心想什么时候家乡也能有高铁。没想到,如今,高铁站距离学院仅一步之遥,期待弥蒙高铁早日开通。”该校机械工程系三班学生吴志玮分享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变化的切身感受。
该校宣传部部长纳静坐在一旁,不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她介绍,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师生们近期学习的重点,学校还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平台,大家参与度很高。
一所职业院校,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打造思政类学习平台?“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云南红河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泓给出了答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下转2版 上接1版 “提到职业技术人才,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要有过硬的技能。但作为人才培养者,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深深感受到,光培养技术是不够的,成才先成人,根基才能稳。”杨泓说。
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成立以来,立足全州,辐射全省,在整合“四校”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建成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旅游与现代服务等7个专业集群,开设44个专业,为培养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搭建起广阔平台。
步入教学楼,正值课间休息,学生们迎面走来,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青年有了新的寄语,作为职教院校的一名青年学子,理应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将努力学习,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旅游与现代服务系幼教一班学生李娘牛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机械工程系实操车间,几个学生围成一圈,认真聆听机械工程系主任彭泽兵的讲解示范。
“近年来,学院在弘扬师之大道、培育业之大才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机械工程系于2021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全国工业机械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通过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先后培养出谭之远、李忠永等优秀毕业生。谭之远连续参加云南省第44届、45届、46届技能大赛,均获得冠军;李忠永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说起人才培养,彭泽兵满脸骄傲和自豪。
不仅如此,云南红河技师学院还与200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形成了“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培训鉴定中心主任万洪江介绍,云南红河技师学院加大对社会技术人才的培养,截至目前,培训社会技术人才96000多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达9600多人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5年多来,累计总投资超过13亿元,累计建设实训室219间、实训工位5575个,可供1万人实训教学;累计培训鉴定人数近10万人次,各类技能大赛获奖总数238人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一串串数字的背后,隐藏着云南红河技师学院的“教育密码”,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的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正朝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记者手记
彰显青春力量
在云南红河技师学院采访,时时能感受到青春力量和青春智慧。坚定的目标追求、强烈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团队意识、独特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启了心灵智慧之门,铺就了成才腾飞之路。新时代青年,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想和家国。
采访中,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曾经3次获得云南省技能大赛冠军的谭之远,因为成绩优秀被破格录用为该校教师。正如他所说,竭尽全力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将收获超出预期的成果。
作为学校,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掌握了让青春更蓬勃的“密码”,那就是理想信念。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职教学生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为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蓄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