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松林
行走在红河两岸,处处都能看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傣族、瑶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布朗族等群众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出民族团结的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的回信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聚焦民生主题
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全村家家户户住进了小洋楼,村里还发展了鸡、鸭等养殖业,种了辣椒、洋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村民王保斗说。
拉祜寨村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拉祜族群众生活的今昔巨变,是红河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交出的一份答卷。
红河州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着力统筹南北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31.27亿元,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红河的绝对贫困问题。
同时,全州各县市把促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根本之策,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兴边富民行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全州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切入点,接续有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落地见效,累计投入资金116.22亿元,其中,投入资金5.8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504个。
随着一大批社会民生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固团结、促进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发展信心与后劲明显增强。2020年以来,我州累计争取投入4157万元,建成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目前,全州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正逐步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维护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多年来,红河州始终正确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坚持以团结促发展,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州各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建成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机构、教育基地、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馆(室)、主题广场(公园)。与此同时,广泛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更加坚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蒙自市团结小学有在校学生4643人,学生户籍覆盖全国22个省份,在校学生有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等22个少数民族。多年来,蒙自市团结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致力于打造融合共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在红河,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发展布局互动融合,深化拓展“7+N进”示范创建主阵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4个、示范单位3个,16个单位、22名个人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创建省级示范县7个、示范单位404个。
依托载体,全州各地组织开展了一场场“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加快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牢安全屏障
全力以赴守护好神圣国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红河州边境线长达848公里,守边任务艰巨繁重。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众志成城守护好神圣国土是红河州各民族团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金平县伉偭小镇是2019年建成的抵边搬迁安置点,毗邻金水河国家级口岸,与越南隔河相望。这里居住着来自7个乡镇和金平农场的446户2138人,构成了一个苗族、瑶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大家庭。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金平县始终将搬迁群众新居建设、产业发展、强边固防等工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全过程,带领各族群众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家园,引导群众从“要我守边”向“我要守边”转变,全力构筑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
强边固防,关键在人,在边境干部群众。红河州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安全屏障,形成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
多年来,我州全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国家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在红河大地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核心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选派3469人次,组成强边固防突击队支援3个边境县,忠诚履行为国守边的神圣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
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红河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