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红河日报 2022年11月03日

  ●记者  沈娅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我州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提升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工作创新,主动靠前服务,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精心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筑牢根基。

  “便税”服务再升级

  营商环境再优化

  在个旧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前来办理退税业务的张清梅告诉记者,以前来办事,要取号、排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现在有了自助机,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效率很高。

  针对纳税人反映的纳税次数较多,纳、退税时间较长等问题,个旧市采取“现场行”和“智慧行”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问题快速解决。同时,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积极推行“一厅通办”“一窗多能”,拓展“智能办税厅”“一部手机办税费”运用范围,通过自助终端设备进驻医保、政务大厅,打造社保缴费业务“一厅联办”服务格局,实现全市97%社保缴费人通过自助终端、手机端渠道缴费。

  下转4版  上接1版

  从“放管服”到“便民春风”,我州税务系统用“减办税事项、减办税流程、减办税时间、减审批事项”的“减法”换来了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加法”。2012年至2021年,我州纳税人报送资料减少45%以上,平均每户办税时间缩减35%,实现14大类156个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推出财产和行为税10个税种合并申报,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纳税人填报表单数量减少三分之二,数据项减少三分之一。

  聚焦利企便民

  拓展服务广度

  “没想到,现在办理营业执照这么方便。” 建水县临安镇清远社区居民师平高兴地说。

  企业开办、用工退工、施工许可……市场主体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办理各种各样的审批事项,信息零散、部门分散,往往让企业“挠破头、跑断腿”。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州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实现“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及时回馈信息”,尽可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力打造审批事项“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同时,将办事窗口前移,推行全流程“保姆式”帮办、代办业务,配置专业人员主动服务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此外,在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一表申报”模式中,探索建立审批服务事项线下容缺受理机制。目前,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从1105项精简到729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审批时限压缩至8个工作日;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先建后验”改革经验,加快实现“承诺即开工”。

  靶向施治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民法院的服务精准、专业、有温度,让我们顺利办理了车辆运营证,我们对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和保障良好营商环境更有信心了。”红河州长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匡友明在近日与“蒙商服”第27小分队法院工作人员座谈交流中发言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优质发展,全州法院均成立了速裁快审团队,坚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原则进行案件繁简分流,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财产状况清晰的破产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并深化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推动重大破产案件提前会商,协调解决破产案件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破解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完善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建设,开设涉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确保涉企案件高效执结,切实维护辖区企业的合法权益。

  今年上半年,全州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14043件,结案10492件,结收比85.74%,同比上升9.83%;综合结案率74.71%,同比上升2.66%。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州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拓宽“放”的领域、提升“管”的效能、优化“服”的质量,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