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矣厦村:

昔日荒山变“绿色银行”

红河日报 2022年08月29日 赵树龙 余星燃

种植户采收芒果

  ●通讯员 赵树龙 余星燃 文/图

  “原来我在这10多亩荒山上种植甘蔗和玉米,产出少增收少,去除成本后剩下不到5000元。自从国家陡坡地治理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我种上了芒果,种一年能收10多年,今年预计有2万多元的收入。”近日,弥勒市朋普镇矣厦村底打村民小组种植户王文荣对笔者说。

  近段时间,矣厦村一片片芒果林让山野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果农们喜上眉梢,他们正在自家的芒果地里采收,芒果经分拣、包装、称重……一车车发往全国各地。

  矣厦村属于半山区河谷地形,11个村民小组沿珠江支流甸溪河两侧分布,耕地基本上是坡度为15度以上的坡地,村民大多种植玉米和甘蔗,不仅种植成本高,还造成了水土流失。

  针对村情,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对矣厦村打出了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组合拳”,在全村实施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进行经济林果种植。此举既加快通道面山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又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芒果产业,共投资385.19万元,实施面积4444.6亩,带动群众自筹资金种植芒果,项目的实施成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在产业发展上,该村采用“合作社+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支部党员带头,成立芒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里的村干部带着农户发展芒果产业,并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鼓励有头脑、有实力的种植大户带动其他农户一起发展,促成全村芒果产业成为“一村一品”的当家产业。

  “中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通过陡坡地治理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后,种了芒果,既绿化了荒山,又鼓起村民的‘腰包’,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村民今朝的‘绿色银行’。”矣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云辉说。

  由于该村的芒果具有晚熟、糖分高、口感好等特点,收购价格高达每公斤10元,利用上市“时间差”,该村芒果远销广东、广西等国内市场。目前,该村1400余户农户共种植芒果10000余亩,带动村民就近务工700余人;预计今年全村芒果总产量可达7000余吨,将实现总产值49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