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服务路径研究

——以红河州为例
红河日报 2022年08月21日 李炜

  ●李炜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图书馆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探索一条适合红河州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服务路径,不断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在促进乡村振兴中显得尤其重要。

  一、红河州公共图书馆概况

  红河州辖4市9县,截至2021年年底,全州共有公共图书馆14个。全州13县市建有13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41个乡镇(街道、农场)建有综合文化站,1343个行政村(社区)建成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全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搭建完毕。

  二、乡村图书馆(室)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红河州公共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县市基层图书馆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但乡村图书馆(室)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尚处于“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对县市图书馆依赖性较强。

  体制机制不配套。红河州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各乡镇(社区)图书分馆、村委会图书室(服务点)工作人员多为乡镇、村委会干部兼职。

  财政投入不足。自2012年红河州普遍实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各县市图书馆业务开展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免费开放资金),但购书经费尚未完全纳入政府预算。

  阅读需求的变化。就农村而言,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农村生活的主要是老人、小孩,这部分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阅读的需求不高。

  阅读推广不够深入。我州大部分乡村图书馆(室)阅读推广活动受当地经济、文化条件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受众面小、活动形式和参与者单一、阅读推广活动不均衡现象。

  三、有效服务路径探索

  红河州乡村图书馆(室)存在的问题多而杂,只有寻找其中规律,找出切合乡村实际,适合基层图书馆运用的服务路径,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效能和作用,不断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深入推行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文献集中配置,人员总馆管理,统一工作规范,文献通借通还”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图书馆网点与县市图书馆的关系由过去的松散型业务指导转变为紧密型业务领导;基层的业务经费和资源配置权上收,由县市馆全盘调度;网点管理由县市图书馆制定规范,授权或派出人员实施规范管理。

  探索解决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体制机制不配套问题。建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深入研判各级图书馆驻村干部履职情况,将各级图书馆驻村干部分配到乡镇文化站或乡村图书馆(室)从事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加大对乡村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州、县市图书馆下乡开展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队伍的职业素养。

  确保经费落实。建议财政部门对乡镇图书馆(室)设立专项资金,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乡镇、自然村要加大补助力度和配套资金支持。

  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工程。1.激励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各级基层图书馆要适应不同环境读者的需求,在适当的条件下与各种媒体“共舞”,延伸阅读的功能和范围。2.探索数字阅读,丰富阅读需求。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声读物“听读”悄悄走进了大众阅读空间。各级图书馆要积极创建数字阅读的条件和环境,增强乡村百姓对阅读的兴趣。

  开展不同形式的资源整合。1.建立馆际“联盟”,整合馆际资源。积极开展馆际间交流与合作,建立不同需求的“图书馆联盟”,互通有无,实现馆际资源共享,扩大图书馆服务能力与影响。2.成立专家智库,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一支集权威、专业、高素质的专家队伍组成“专家智库”。3.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习、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吸纳年轻血液充实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中;主动吸纳返乡青年、热心公益的有志人士并颁发图书馆志愿者聘书,参与图书馆各项公益活动;为中小学生设置“小小志愿者”岗位,利用假期参与一些简单的图书馆业务。4.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办法、评估标准;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投入图书馆建设。5.深入开展捐赠书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各级各类学校的捐赠书活动,实现闲置图书资源整合再利用。

  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图书馆特色分馆、主题图书馆、全民阅读流动服务点建设试点,收集、整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先贤哲人、历史文化、乡风民俗等文献资料,因地制宜探索图书馆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1.为乡村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如购买适合当地农科技术、产业发展的文献资料。2.要定期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3.要深入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项目,强化图书馆传承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价值与作用。4.要努力建设管理规范、具有当地特色的主题阅读场所,将乡村图书馆(室)建设成为滋养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作者单位: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