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松林 通讯员 刘成洁
弹指一挥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挂牌已满3年。3年来,红河片区充分发挥沿边、跨境优势,聚焦“四大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定方向
红河片区位于河口县,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
红河片区紧扣《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目标要求,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四大重点产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
今年4月,经州委编委同意,红河片区党工委、管委会加挂河口边合区党工委、管委会牌子,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不断加强和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联动,在政策、产业、招商、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实现优化整合,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诚招商结硕果
“招商引资是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扩大投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转换发展动能、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红河片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如是说。
3年来,红河片区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模式,用心用情招商,着力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根据“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目标,红河片区编制《红河片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红河片区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目标企业招商引资路线图、项目库。建立“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由“一把手”带队招商,采取小分队招商和聘请招商顾问、推介大使、委托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下转2版 上接1版
通过不断加强与州内12县市的沟通联系,在政策联动、功能联动、产业联动、招商联动、人才联动上探索发力,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格局,既增强“造血”功能,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聚焦“四大重点产业”,红河片区策划包装27个项目,总投资201.61亿元。推行“一个项目、一名挂钩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服务机制、一抓到底”工作机制,为入驻重点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免费帮办服务。3年来,共签约合作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11.7亿元,已完成公司注册37个项目,22个项目落地运营。
立足产业谋发展
在红河片区智能终端制造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穿着防尘服在仪器前忙碌着,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8条全自动SMT贴片生产线、2条智能高端摄像头镜头生产线、4条组装生产线,可解决就业岗位约120个。”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自成立起,红河片区围绕“四大重点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在片区落地投产。
加工及贸易方面,乔雅思、唐立特、惠红科技、国信达电子、云众食品、百果园等企业健康发展。
大健康服务方面,区内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中越国际诊疗中心初具条件。
跨境旅游方面,培育多家旅行社,开通中越跨境旅游直通车,开通昆明—河口—老街—沙巴(三天两晚)及河口—沙巴(一日游及两日游)出境跨境旅游直通车旅游产品。推进“两国六目的地”(昆明—红河州—越南老街省沙巴—河内—海防—广宁下龙湾)黄金旅游线路产品建设。
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入驻企业153户,实现网上销售额13.16亿元;58科创·东盟(河口)跨境数字贸易港一体化数字科创服务中心吸引25家企业入驻;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二期海关清关中心、信息化平台等正加快推进。
如今,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将逐步成为推动红河片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