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创新志愿服务方式 打造社群文化新生态

红河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元轩

  ●通讯员  元轩

  本报讯  元阳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关于精神文明工作的部署要求,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打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的突破口,以珍贵富饶的自然人文资源融入基层治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社群文化新生态。

  该县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志愿服务队伍资源、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开展志愿队伍全纳入、服务对象全惠及、活动项目全覆盖的综合性服务。通过志愿服务与党员“双报到”相结合、与青年志愿服务相连接、与离退休老干部相补充、与少年儿童课余活动相结合,该县培育出覆盖干部职工、党员、团员、离退休干部、乡土人才、少年儿童等群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开展涉及理论宣讲、科技普及、非遗传承、司法调解、交通安全、课后一小时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同时,发动全县各级各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网格化志愿服务,服务涵盖环境保护、秩序维护、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发挥“联”字优势,将党建、团建及妇联、文联、残联、社科联等资源充分释放到志愿服务一线。该县将村史馆、文化活动室、民间文艺队、非遗传承人、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等作为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结对成为“联合体”,把志愿服务融入革除陋习的各个环节,发动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以“理论长街宴”“火塘夜话”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召集文艺工作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解村规民约、算清“经济账”;开展“文明评选”“元阳好人”选树活动,发挥道德模范、乡土能人在向善向上、婚育文明、厚养薄葬、健康生活、环境卫生、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立足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空间肌理,蕴含自然科学和人文传统的民族农耕文明资源,该县坚持“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将党建、智库、制度、道德纳入志愿服务内容,形成以村民自治、中山大学研究生团队智治、法律宣传法治、文明教育德治、党建引领共治的“五治”新格局。该县将景区企业管理人、致富带头人、学术研究人、民俗传承人、妇女代表等紧密团结起来,开展“文旅融合服务”系列志愿活动,内容涵盖运营管理及旅游服务培训、法律下乡等。为打造深度体验式旅游项目,该县邀请非遗传承人入村开展“活态文旅体验”项目,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双推进。为激发村民文化遗产保护内生动力,实行“旅游分红”,就地孵化就业岗位和经营业态,让志愿服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