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记者 饶勇
7月18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10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红河州470万各族儿女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焕发蓬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5+6”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4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42.12亿元、年均增长9.9%,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
10年来,红河州现代工业绿色崛起,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747.72亿元;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升,云锡矿业连续16年领跑世界锡生产企业;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建成开远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文旅融合全域升级,哈尼梯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弥勒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文旅品牌,千年哈尼梯田、临安古城、建水紫陶和百年滇越铁路、开埠通商、云锡矿业、过桥米线等历史文化名片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接待中外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3.6倍、5.7倍。
下转2版 上接1版
10年来,红河州聚力民族团结进步,战脱贫奔小康,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58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置新业”,18.86万户农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安居房,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9年,红河州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屏边、弥勒、石屏、河口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9192元、5807元提高到2021年的40930元、15039元。
10年来,红河州聚力绿色低碳发展,重生态强治理,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治理,创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异龙湖等水污染综合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0年来,红河州聚力稳边固边兴边,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红河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云南首个综保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获批设立并加快建设,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10年感恩奋进,10年砥砺前行。展望未来,红河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新的赶考路上,红河州将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200亿元,在建设绿色发展、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