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西三镇:

“党建联盟” 促发展 乡村振兴动力足

红河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赵树龙 段刘群

销售精品核桃

  ●通讯员  赵树龙  段刘群  文/图

  本报讯  “第一次以‘找思路、寻对策’的形式参加‘党建联盟’的研讨,大家直面问题,思想碰撞,思路对接,措施研讨,相互取长补短,让我们看到各村的优势和不足,下一步村子里要发展什么产业,种什么林果,养牛还是养羊?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近日,弥勒市西三镇散坡村党总支书记童绍云对笔者说。

  西三镇地处昆明、红河两个经济区结合部,这里古木参天,幽幽庭院,美食诱人,犹如身处仙境。但面对良好的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该镇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各村组经济发展不均衡、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来、发展后劲薄弱等问题。

  对此,该镇以“党建联盟”破解发展瓶颈,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区域内各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的壁垒,探索创建基层“党建联盟”,建立沟通联络、双项服务、项目化推进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课大家讲、互学交流、项目联建等,共享优势资源,打造党委统领、联盟合力、发展共促的联建平台,以高质量区域党建引领全镇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该镇共组建党建联合体4个,开展交流学习活动15次;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民族文化体育公园、农特产品分流中心、乡村旅游环线等联建项目6个,联合发展紫衣核桃、花椒、人参果、蜂糖李、桃子等经济林果2万余亩,夯实了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地基”,预计每年将助农增收3200万元。

  “建立‘党建联盟’后,我们还在各联盟探索实施了支部联学、党员结对互助等,以致富带头人、有经验的创业者为引领,结成帮扶对子,借助辖区内锦屏山、可邑小镇2个4A级景区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民族刺绣等。各帮扶对子每月开展1至2次交流。目前,以建成的花口村乡村印象结对帮扶蚂蚁哨村庭院农庄为代表,共结成帮扶对子40余对,帮扶发展农家乐30余家、民宿10家、刺绣经营户6户,预计每年将助农增收800万余元。”西三镇党委副书记秦辉说。

  “党建联盟”的建立,达到了“村子+村子”“党员+村民”在发展中“1+1>2”的效果,发挥出各村组基层党建的“乘积效应”,联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乡风、基层治理、精神文明等方面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