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城市的样子

红河日报 2022年04月24日 梁刚

  ◎梁刚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旅途最惊艳的总是开端,所以我有时会羡慕旅游大巴车拉到弥勒来的一车一车的观光客,羡慕他们从高高的车窗向外张望的好奇眼神,羡慕他们从车上下来直接走进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东风万亩葡萄园、太平湖花海,攀登1999级台阶的锦屏山,把一身汗尘的身躯交给飘浮着玫瑰花瓣的露天温泉,大快朵颐弥勒卤鸡、羊汤锅……他们大多头一回来到弥勒,这座年轻的城市,一切都是新鲜的,等待着他们去打量和体味。

  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弥勒州志》,是用文字记载弥勒最早的典籍。它惜墨如金:“弥勒州,宋之弥勒部也,界临安之东,澄江之南,曲靖之西,开化之北,道通交趾百粤。虽边鄙遐荒,鲜中原名胜,然其间甸水潆回,峨峰耸峙,汉夷村寨棋布星罗、绣陌云塍,址壤相错,亦足壮皇图而藩省会。”“荡日月而摩云霞,以备会城,藩卫国家。”“川原壮阔,山水雄奇”……只言片语,仍描摹出了作为地理实体的弥勒山脉河流在历史烟云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风貌。

  志书编纂遵守“述而不作,引而不论”的铁律,但弥勒人文兴盛氤氲在字里行间:“泉甘而土沃,俗朴面淳……”“山川毓秀,人物钟奇、名宦乡贤,接踵辈出。”“人习淳朴,户乐恬熙,惟教化行而风俗美。”“名贤历历,佳士翩翩,殆所谓望起斗山、光映奎壁者”……

  山河会记住赶路人,星光曾陪伴夜行者。280多年前的文史专家笔下弥勒的山川人文,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风生水起,高标遗韵,四季风雅、人杰地灵。如今读来,对应现实的场景,仍感清新如昨,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

  江河万里,其源必长。弥勒历史悠久,文字可考已有2000余年。公元1275年(元朝至元十二年),元朝在此划设弥勒千户的行政版图,由此,弥勒从部落之名演化成为地域之名。1290年更设弥勒州,隶广西路(府)。到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广西府改为州,弥勒改州为县。从弥勒千户到弥勒市的行政区域演绎更替740多年。

  日月星辰,光阴流转。关于市名的前世今生,我省著名作家汤世杰先生曾有文章作过高妙的统摄与淬炼,传神的概括,令人信服:“最初的‘弥勒’,其实是古代居于这一带的彝族先民‘弥勒’部的汉语音译(《阿细迁徙史》),与佛界的‘弥勒’本义无干。但一座小城,既已与佛同名,便也开始了她的千年修炼……撇开那些缜密的宗教脉络不说,仅弥勒佛‘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包容、乐观与豁达气度,便已世代浸润弥勒民间,蔚然而成一种风气。”

  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弥勒撤县设市。这座年轻的城市在过去的文化中继续叠加出新的价值。就像一棵树,长出新枝,抽出新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民族艺术,在这片野火春风中的绿草大地上发源和传承,弥勒,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这里,你会感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瀚灿烂,若出其里。”弥勒,是有“铁面真御史”之称的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的故里;是清末巨商王炽的故里;是云南“讨袁护国”举旗人之一姜梅龄的故里;是数学家熊庆来,熊庆来之子、艺术家熊秉明的故里;是抗日名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冲的故里;是闻名于世的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先生长眠的热土,他们共同构成了弥勒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回想起他们,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荡气回肠的话:“做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弥勒人正把他们放在时代脉络中去重新认识,以求将他们的宝贵经验转化成为今天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它是关于一座城市的最美好憧憬,是征途和走向,也是新时代弥勒最动人的样子。一座真正属于人民的城市,必然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必然繁华,必然兴盛,必将卓越,也必然充满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今天的弥勒,城市布局实现水城融合,蓝绿交织,构筑起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精品城市建设逐渐由蓝图规划变成真实生活,现代都市魅力四射。

  市民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们很幸福。

  游客赞叹:“弥勒是一座建在公园里的城市,有一座美好城市应有的样子。”

  弥勒城越长越大。而每一次城市扩张,都代表一次生产力的跃进。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选择了这里。人才的聚集,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思维的激荡、资源的共享,造就这座城市真正耀眼的光芒。

  几年前,著名作家、原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先生在弥勒采风后,曾写下《弥勒·一种思维》的美文,他设问:弥勒最重要的“等式”是JDP吗?

  黄尧自问自答:“现在不是了。是最美丽的弥勒和最美丽的云南。最优质环境+最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协调配置+最优美人心=最美丽云南。她的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未来!”

  一个人要怎么样生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幸福?作为一位弥勒市民,我为见证和参与了家园的建设而感到欣慰,同时,城市的成长给了我一种启示:尽心尽力地生活。幸福的秘密——就是劳动,不是用手就是用脑。我开始喜欢自己每天实打实的工作后、深夜还伏在灯下书桌上那全神贯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