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莲
本报讯 近年来,绿春县找准廉洁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清廉村居”建设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绿春县纪委县监委深挖刘世熼、聂耳、王德三等云南老一辈名人的勤廉故事,全面打造具有绿春特色的廉政文化实物载体,利用县城主街道两侧商铺门面,建成了长达4公里的民族廉政文化长廊,以墙壁绘画形式展现了民族新风、乡村振兴、勤政为民等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各村(社区)在村文化广场宣传栏加入公益广告、廉政漫画、廉政小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内容,发挥农家书屋、村史室等载体作用,将廉洁文化植入乡村生活空间,让党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廉洁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警醒。
该县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对农村“三资”管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进行梳理,指导乡镇纪委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廉政宣教等工作。该县纪委县监委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App、微信等载体,把监督探头延伸到群众身边,将惠民平台延伸到群众指尖,加强对民生项目公开、资金公示、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监管,使“清廉村居”运行在阳光下。
此外,该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向村(居)民发放《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移风易俗·文明丧葬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在辖区全面落实严禁大操大办、严禁违规乱办、严禁大碑大墓和严禁聚众赌博、酗酒闹事、不文明婚闹等规定,进一步规范客事简办和丧葬习俗,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带头树标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强化源头监督,凝聚起移风易俗工作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廉洁先行。”绿春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清廉村居’建设作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以实际成效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