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之姿站上发展前沿

——我州以行动突围大抓绿色发展
红河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杨会国

  ●记者  杨会国  文/图

  2月7日春节收假第一天,红河州召开经济工作推进会,会议动员全州上下以“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的工作态度和“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姿态抓好全州经济工作,确保全州经济上半年平稳增长、全年平稳运行。大抓绿色发展、用“绿色”谋未来,我州分秒必争、毫厘必较,抓紧抓早、紧张快干推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建成投产的绿色建筑材料企业超过十几家;积极改造升级节能监测(监察)中心节能监测仪器和设备,分批完成全州58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云南中铝集团50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落地建水;石屏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拆临拆违作为“湖泊革命”的破冰之举……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任务落实落地显现出我州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淘汰拆除58座炼铅鼓风炉、关停364户选矿企业、深入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83.3%提高到现在的97.5%以上……

  向绿而行,这是个旧市痛定思痛后的转型之举。在做好环境污染“减法”的同时,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实现资源清洁化利用,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红河州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的典型代表之一,被评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工程”“国家级云南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红河州重金属固体废物集中资源化利用示范中心”,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思想破冰的伟力在讨论中凝聚,担当实干的步伐在讨论中启航,争先跨越的红河正在实现一场绿色蝶变。下转2版  上接1版  

  千年古城建水,绿色能源“低碳赛道”跑出加速度。据了解,目前该县已建成投产4个新能源项目,全县电力装机57万千瓦,全年新能源项目累计可发电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10.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35万吨,重工业绿色发展迎来久违的“春天”。

  而有着“侨乡”之称的红河县,则着力发展“三张牌”特色产业,对标“绿色能源牌”,打造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红河谷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对标“绿色食品牌”,打造20万亩芒果种植基地;对标“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创建4A级马帮古城景区、5A级撒玛坝哈尼梯田景区,推进“两品一标”和“新三品一标”申报认证,认证绿色食品6个、有机产品8个,全力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

  融合产业显活力,绿色发展正当时。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创新,让红河的绿意越来越浓。

  大美红河绿色崛起

  走进屏边县白河镇腊哈村豆腐皮厂,只见河水环绕,森林丰茂,厂区鲜花碧草,美景如画。这里既是工厂,也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园林。

  “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我们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了豆腐皮加工厂,每天可以制作30吨豆腐皮,年产值可达1亿元,厂里300多名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腊哈村党总支书记周少翔高兴地告诉记者,绿色产业发展不仅为腊哈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也让数百名村民尝到了巩固脱贫成果的甜头。

  “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不仅是一次观念的更新,更是一场作风的转变,充分激发了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激情干事、奋发作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营造出热火朝天、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浓厚氛围,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大抓绿色发展“见行动、出实效”。

  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红河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家园。与此同时,我州在空间布局上,更加注重为生活、生态“留白”“增绿”,积极推动生态资本的增值转化,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财富,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的水平。

  群山环抱,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梯田如画,这里是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也是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5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

  2021年10月2日,在稻香弥漫中,阿者科村民迎来了第5次分红。此次分红共计16.8万元,全村65户村民户均2580元,而之前的4次分红,总金额已逾47万元。阿者科今天的变化令人惊喜,哈尼梯田成了大家的诗和远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融合,这是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扬生态文明风帆,踏绿色发展征程,绿色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