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讨论”激发创新发展新动力

红河日报 2022年02月16日 曹松林

  ●记者  曹松林

  春节刚过,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车间一派忙碌,工人们忙着加工大米,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机器不停运转,一袋袋成品大米装车发货……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从自主创新和引进新设备两个方面对大米加工车间进行了升级改造,现有国内先进的大米生产线4条,实现了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每年可以节约出800吨粮食。这仅仅是我州大抓创新发展的一个实例。

  目前,随着“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深入推进,我州各地围绕“七论七破七提升”,以“思想破冰”促进“行动突围”,紧扣大抓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精心绘制发展“路线图”,用担当实干创一流业绩,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在新征程上谱写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全州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大抓创新发展,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州科技局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推动大讨论活动走深走实,制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举措,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坚持项目引领,着力形成以大项目、好项目牵引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的科技创新机制。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营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

  我州拥有有色金属、烟草等支柱产业,工业基础实,工业文化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企业需求,精准施策,深入一线扎实开展工业经济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把“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优环境、促发展”5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州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有关政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鑫联环保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攻克了对再生原料“脱氯脱杂”的世界性难题。蒙自瀛洲水泥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共同开发高标号、高性能水泥系列产品,使其高标号、高性能水泥的生产和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

  农业农村部门用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坚持农产品品牌、名牌战略,极大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为破解耕种哈尼梯田不能增收致富的问题,由红河州农科院牵头,抽调州、县两级农业部门相关技术骨干组成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协作组,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研究成果丰硕。采用“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的田块,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3000元提高到10000元以上。

  加快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蒙自市坚持把助农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工作方式、引入科技兴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团助农兴村活动。依托1个星创天地、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石榴、枇杷、蓝莓、苹果、蔬菜和甜高粱)、38名科技特派员建立服务团开展科技培训、“双创”服务等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提升素质技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绿春县将科普大篷车项目作为科技科普宣传载体,切实把科普巡展活动组织好、落实好、开展好,深入推进科普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努力在全县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期待科学思维,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是我州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仅2021年,我州有5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批准认定。到目前,全州已建成20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途径,更为我州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助推创新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