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发
年关已至,年味渐浓,我坐在书房,回忆起下午去超市看到家家户户正在购买过年所需物品的热闹场面,尘封在心底的那一缕乡愁冉冉升起,挥之不去。
因为疫情的反反复复,我原本打算回趟老家看望父母的希望又成泡影,掐指算来,我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年了。其实,我也知道,已逾古稀的父母,特别期盼我一家四口能回老家过年。小年(农历二十三日)那天和父母通电话,虽然父母嘴上不说,但我听得出电话那头的企盼和失落。由于工作太忙路途遥远(老家湖南),加上爱人一直扎根边疆工作,平时根本抽不出空回家,有时想起自己当年大学毕业因为一腔热血就投身于红河的教育事业,或许也是“不孝之举”。要是就在湖南老家工作,也不至于像娘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听得见嗓音,总见不到人”。当然,既然早已抉择,我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唯有坚守初心,用自己的一生去呵护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只是内心有愧于自己的双亲,或许这就是“忠孝不能两全”吧。
正如去年年底时我写的一篇文章《剪不断的乡愁——老家的年味儿》所言,“故乡遥,何日去?家住隆回,久作蒙自旅。”老家流行一句俗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由此可见,湖南人非常重视过年的习俗。过年可谓湖南人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杀猪宰羊,祭祀祖先,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这也是楚文化“好头还需善尾”(有始有终)的有力佐证。不禁吟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活不能总是活在忧伤里,往前看,走过去是个天。就地过年本就是我的分内之事,也算是自己响应号召为防疫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其实,“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所以说,有一种大义,叫人民至上;有一种乡愁,叫就地过年!
少了长途奔波的劳累,多了自我调适的休憩,难得静下来的我,只想寻一处角落,借一米阳光,去书海“飞仙遨游”,与古人窃窃私语,和智者心灵碰撞,享受阅读的乐趣,洗涤蒙尘的灵魂,徜徉文字的魅力,沐浴身心的欢欣。于是,我似乎成了雪莱笔下的“云雀”,“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有一种乡愁就叫就地过年,不必介怀,何须惆怅,体悟之后便是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