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松林
元阳县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各个方面,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县级四套班子已办结民生实事39条,县处级以上领导办结100条,基层党组织办结1895条,党员办结12956条。
回应群众关切 解决“急难愁盼”
元阳县以民生事项为切入点,紧扣群众“七愁七盼”问题,建立台账、定时定责、动态管理、专班推进,不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落地落实。
下转4版 上接1版
如何让脱贫户稳就业、稳增收?元阳县为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乡村蓝店”人力资源生态链服务合作模式,使劳务输出和职业教育成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通过外出打工,我存了五六万元钱,回家建好了房子。”外出务工人员佟建飞高兴地说。
为让居民生活更安全、更便捷舒适,该县对设施老化严重的3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使一个个小区从曾经的“脏乱差”华丽蜕变为如今的“洁净美”,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地居民孔妃深有体会地说:“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漂亮了,还增设了停车场和休息小庭院,我们住着也舒服。”
一件件实事回应了群众关切,温暖了群众的心。
发展产业破解群众增收难
采摘、打包、装车往外运。在牛角寨镇果期村大顺寨沃柑示范基地,果农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沃柑种植面积1050亩,沃柑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村民周正华租了10多亩土地给公司种沃柑,又为公司打工,既收地租又领工资,日子越过越甜美。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级各部门通过学史力行,聚焦群众“盼增收”共同发力,深耕“阿者科计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阿者科村实现总营收127.96万元,共计分红63.95万元。
“盼增收”“盼振兴”……结合群众的“七愁七盼”,元阳县坚持将“稻鱼鸭”综合种养列为“一县一业”重要产业重点推进,让千年哈尼梯田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现累计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6万亩。今年,元阳县在新街、牛角寨、南沙、沙拉托、攀枝花等10个乡镇开展规范化稻鱼示范养殖,覆盖32个村委会181个村民小组4453户农户,投放鱼种90533公斤。
新街镇大鱼塘村委会村民张正明把4亩田地流转给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又到公司打工,拿到了租金又可领到工资。他高兴地说,是“稻鱼鸭”产业让自己走上增收致富路。
“三双”服务解民忧
今年8月30日,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人来到小新街乡新鲁沙村委会的稻田里帮助农户抢收稻谷。原来,这是新鲁沙村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为村民办实事。“多亏大家的帮忙,不然我家两口子一时半会也打不完稻谷。”村民谭英感激地说。
助农抢收行动是元阳县依托在职党员“三双”服务,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实例。
元阳县将“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面对面听取社区群众的需求,点对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让“急难愁盼”在一线化解,实现了服务到位与群众满意双赢。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活动389次,党员服务群众累计时长达1244.83小时。
除此外,元阳县将服务群众的触角继续延伸,组织开展了扶贫帮困、环境整治、健康义诊、“千年文明 有你有我”“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3854次,参与志愿者68582人次,推动志愿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