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明相约 向幸福进发

——绿春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走笔
红河日报 2021年12月18日 李梓毓

志愿者服务

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

广场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

绿春县城全貌

  ●记者  李梓毓  

  仲冬时节,走进绿春县,从检查站一路到双拥广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幅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横幅标语,这些标语醒目而热烈,且融进了当地民族文化元素,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摘掉贫困帽子的边境县城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绿春县接续奋斗,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向着文明、幸福进发。

  其心也诚  其志也坚

  绿春县地处边陲,缘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任务非常艰巨。

  在决战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中,绿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坚韧不拔的心志,战胜了绝对贫困。但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脚步并未停止,为让边疆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绿春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自今年2月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以来,绿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践行“创建为民”理念,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以坚定决战决胜、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成立绿春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并充实完善创文领导小组;健全“1+8+1”工作体系,即1个指挥部、8个专项工作组、1个创文工作专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做好绿春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相关工作的通知》,构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共创共建机制。

  全县各级各部门层层落实创文工作,统筹抓实市政设施、商贸市场、15分钟生活圈、政务服务、建筑工地管理、垃圾分类、综合文化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补短板、抓提升。

  一场将深层次改变绿春“外在”和“内在”的创文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创文为民  增进福祉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的尺度。绿春县创文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入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增进民生福祉。

  绿春县城仅有一条主街道,过去时常发生拥堵。为改善交通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增设停车位,深入开展机动车停放管理整治;加强共享单车管理,让绿色出行便民不添乱。交警严格执法,一声声哨音,提醒群众注意交通安全;一句句规劝,让交通更加畅通。经过一段时间整治后主街道交通变得井然有序,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记者在绿春县商业广场农贸市场看到,市场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摊位商品分类摆放有序,市民买菜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据了解,绿春县对城区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着力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摊点乱设、车辆乱停等问题,为群众创造整洁、有序、安全的购物环境。市民龙女士高兴地说:“现在的市场干净卫生,菜品齐全,我们买菜也放心,真的比以前好多了。”

  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文明水平。绿春县从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提升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汽车客运站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按照省级文明城市标准对站内外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档升级候车大厅母婴室功能;全面整治环境卫生,修补、更换破损台阶,修缮、粉刷客运站主体大楼墙体,并设立了文明旅游、禁烟等标语标牌,提升整体外观形象。汽车站工作人员热情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旅客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还周到地提供晕车药、口罩、轮椅、行李车等便民物品,于细微处提升服务品质。

  市民王先生说:“汽车客运站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环境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了很多,相比以前,舒服多了。”

  春风化雨  文明入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全民行动?

  在创文过程中,绿春县涌现出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志愿服务把文明意识播撒到各民族群众心中,通过身体力行让文明行为扎根在城市每个角落。这些志愿者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学生和普通市民等组成,他们以文明城市创建引领者和宣传员的姿态,走上街头、深入小区,让创文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志愿者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和有奖问答等方式,积极、广泛宣传创文知识;以汉语+哈尼语形式,领学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应知应会知识、“六条新风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市民老高发现,小区里、大街上,文明宣传画、文明标语鲜明地告诉市民创文的目的和方向;在家里,会收到社区工作者送来的文明宣传折页……在春风化雨般的浸润中,绿春各族群众对创文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提升。

  志愿者下沉到网格区域开展劝导不文明行为、整治环境卫生、清除小广告等志愿服务。“街道越来越干净了,停车也变得文明有序,墙上的‘牛皮癣’也不见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舒畅。”在团结广场跳舞的陈沙普高兴地说。

  在实践总结中,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爱在星期六”是绿春县精心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于每周六常态化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开展了10期10多项活动。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志愿服务,20多家县级单位、5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在全县形成奉献爱心、志愿同行的浓厚氛围,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哈尼家园·生态绿春”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崇德向善  共创美好

  在绿春县的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馆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张道德模范海报,“绿春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典型故事被群众传为佳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绿春人民以崇德向善作为共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绿春大地得到有力践行。

  街道上,遵守交通规则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文明礼让蔚然成风。每天骑车上下班的李女士很感慨:“创文以来,交通秩序变好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看到如此美好的变化,我们也要自觉参与创文工作,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助力绿春创文。”

  如今,在绿春县,从单位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干部到群众……创文已成为自觉行动。事实证明,创建文明城市,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市民素质,让绿春这座小县城更加文明、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本版图片由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