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蓝店”助力元阳农民工稳岗增收

红河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曹松林 尚秋媛

开展外出务工信息登记 图片由元阳县提供

  ●记者  曹松林  尚秋媛

  本报讯  今年,元阳县输送52名学员到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开展为期3年的现代学徒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这批学员采取全日制培训的方式,通过“乡村蓝店”平台进行招生招工。这是元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也是元阳县学党史、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乡村蓝店”是元阳县探索出的人力资源生态链服务合作模式,是农民工就好业、创事业、升学历、学技术、促流通、优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是一种以“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入校即入企业、上课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机制。

  劳务输出是元阳县抓劳务、强产业、促增收、稳收入,带领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大举措。然而,传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民工因文化水平低、无技能找不到好的就业岗位,就业质量不高成了该县劳动就业的痛点。

  党史学习教育中,元阳县以解决好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教育扶贫政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彻底破解农民工找工作难、就业难的困境,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实现稳岗增收。

  元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盘元华介绍,“乡村蓝店”按照“一村一店”的布局,目前已建立1个县级“乡村蓝店”,14个乡级“乡村蓝店”分店,成立1234个“乡村蓝店”门店网点,在昆山、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建立14个就业服务工作站。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68人,劳务规模输出68632人。

  元阳县与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定向培养、订单办学,并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切实解决该县初中、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流入社会及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

  云南乡村蓝店科技有限公司总店长张正华表示,下一步,将努力配置劳务合作和职业教育“乡村蓝店”“金钥匙”,着力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增收难、农民工找工作难、青年创业难等问题,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作贡献。

  短评: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把群众的事办实,元阳县在“实”上下功夫,切实把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作为我州的劳务输出大县,元阳县坚持“精准脱贫、就业先行”原则,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蓝店”人力资源生态链服务合作模式,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使劳务输出和职业教育成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切实提升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